什么是“開盒掛人”?
以揭露、批評等名義惡意“開盒”“掛人”,公開他人姓名、身份證號、手機號碼、家庭住址、工作單位、個人照片、社交賬號等個人隱私信息,煽動網民攻擊謾罵。
有什么危害?
◎“開盒掛人”是“人肉搜索”行為的變種,也是一種網絡暴力,不僅侵犯被“掛”者的肖像權、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,同時對當事人的電話騷擾、網絡謾罵攻擊等還可能侵犯當事人的名譽權等人格權利。
◎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及網絡治理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嚴重的還可能涉嫌侮辱罪、誹謗罪、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。
◎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,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,法律意識淡薄,沉迷于網絡排解焦慮情緒,容易受到不良誘導,用“掛人”的方式發(fā)泄戾氣。
如何整治?
◎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要加大打擊力度,追究組織者、參與者、煽動者的法律責任。治本的關鍵還在于打擊“開盒掛人”亂象背后的個人信息販賣產業(yè)鏈,加強對個人信息集中的企業(yè)和單位的數據庫保護。
◎網絡平臺要嚴打惡意“開盒掛人”等違規(guī)行為,并及時清理惡意“帶節(jié)奏”、煽動群體對立、放大群體矛盾等違規(guī)內容,對于明知故犯的賬號運營者予以禁言、封號等懲罰。
◎要進一步宣傳和普及網絡法治觀念,引導未成年網民清醒地區(qū)分網絡不良信息。學校應專門設置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(yǎng)促進課程,提高依法上網意識,引導其遠離網絡暴力等不良網絡風氣的侵蝕。
“網絡廁所”是依附于網絡空間的匿名社交圈,網友可以向賬號發(fā)送私信投稿,賬號所有者再將投稿以匿名形式發(fā)出。這本是公共交流空間,卻變成了網暴他人和侵犯隱私的策源地。網絡爭端中,一言不合“開盒掛人”,網民個人信息被惡意披露,隨之而來的是惡意攻擊誹謗、煽動仇恨暴力……記者調查發(fā)現,部分“開盒掛人”參與者是未成年人?!伴_盒掛人”之風為何盛行?如何剎住?記者展開調查,并采訪相關專家學者。
從“飯圈互撕”到“開盒掛人”
愛與傷害的一線之隔
“就你們粉絲嘴硬,他還有什么可洗的?”“誰敢污蔑我家哥哥,我們就和他對戰(zhàn)到底!”2024年春節(jié)期間,剛上高一的娜娜(化名)和自己“愛豆”的“黑粉”互撕。娜娜說,這種在網絡平臺的言語爭鋒是粉絲們的“基本技能”,有時候還需要用些狠手段。
娜娜說的這個狠手段就是“開盒掛人”?!伴_盒掛人”指的是扒出網民個人信息后,通過“網絡廁所”公開,并煽動網民對其進行攻擊謾罵。據娜娜解釋,網上有專門的店家,給對方發(fā)去網絡用戶賬號就能直接扒出他的手機號及其他平臺賬號、照片甚至身份信息,還可以關聯到其全家信息。
“一天內我就接到了上百條辱罵私信,一個星期后還是每天能接到騷擾短信、電話,我真的怕了?!痹诒本┠彻旧习嗟穆殕T小思(化名)告訴記者。此前,她曾因跟帖評論一明星涉嫌違法行為,遭遇了狂轟濫炸般的“掛廁”辱罵?!八叫爬镞€有人故意把我的生活照P成遺照,以此來詛咒我?!?/p>
小思說,她后來查看辱罵她的賬號,其中不少人的過往博文寫著“又要開學了”“新年愿望是哥哥祝我中考順利”等字眼,她猜測這些用戶中有不少是未成年人。
最新數據顯示,我國網民規(guī)模達10.79億人,未成年網民規(guī)模為1.93億,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7.2%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《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及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報告》顯示,超半數受訪未成年人表示在自己身邊發(fā)生過網絡暴力;三成多受訪未成年人參與過與網絡暴力行為相關的活動。在12歲以上的受訪未成年人中,有12.2%參與過網絡對罵,7.26%參與過幫推轉發(fā),6.18%參與過惡搞刷評,4.47%參與過網絡出征,還有3.57%參與過人肉搜索。
2023年8月,B站的多名站內主播遭到海外平臺組織的“人肉開盒”。經公安機關查明,涉案人員達40余人,涉及18個省市,主要活動者系未成年人,其中1名未成年人因違法事實情節(jié)嚴重,警方已對其處以10日行政拘留。
“就是想保護自己的偶像,但有時候對戰(zhàn)太激烈,愛就變成了恨?!北本┐笠粚W生小欣(化名)曾經是一個“網絡廁所”的實際運營者。他告訴記者,當出現明星粉絲雙方“互撕”的情況時,經??梢允盏轿闯赡攴劢z的“掛人”帖,他認為很多未成年人只是為了宣泄憤怒情緒,并未意識到自己在傷害別人。
隱私扒皮、侮辱謾罵
“開盒掛人”的背后
北京市盛廷律師事務所主任畢文強表示,“開盒掛人”是“人肉搜索”行為的變種,也是一種網絡暴力,不僅侵犯了被“掛”者的肖像權、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,同時,對當事人的電話騷擾、網絡謾罵攻擊等還可能侵犯當事人的名譽權等人格權利。
“‘開盒掛人’的行為除了侵犯被‘掛’者的相關民事權利外,還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及網絡治理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嚴重的還可能涉嫌侮辱罪、誹謗罪、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?!敝袊刭|大學特聘教授李顯冬分析。
2023年9月25日,“兩高一部”聯合發(fā)布《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在信息網絡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,情節(jié)嚴重的,以侮辱罪、誹謗罪定罪處罰;組織“人肉搜索”,違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數人發(fā)布公民個人信息,情節(jié)嚴重的,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定罪處罰。
“網友用自己的賬號發(fā)表言論可能因為觸犯平臺社區(qū)規(guī)范而被禁言,而依托匿名平臺‘隔空喊話’可使得真正的發(fā)言者全身而退。”李顯冬認為,“掛廁”亂象頻發(fā)與“網絡廁所”匿名性高有很大關系。
記者發(fā)現,經過此前違規(guī)網絡賬號整治,一些較為激進的“網絡廁所”已經消失,在微博廣場等公共網絡無法通過關鍵詞進行有效檢索。
“一些關鍵詞都用符號、表情包或者圖片代替了,你肯定搜不到?!蹦饶认蛴浾弑硎?只有混圈的“老人”才知道這些隱蔽的“網絡廁所”。
“‘網絡廁所’通過縮寫、符號、代號建構起自己獨特的話語體系,一些未成年網民通過負面言論和消極情緒建立聯系和認同,通過‘開盒掛人’構建起某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威權。”李顯冬認為,大量沉迷于“網絡廁所”的未成年人試圖通過辱罵“外面的世界”獲得認同、得到“控制”的快樂。
“網絡空間的虛擬環(huán)境容易將人與人之間的對立情緒激化和放大,施暴者往往覺得‘法不責眾’‘自己屬于煽動者而非直接的施暴者’,就有恃無恐了。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表示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謝鴻飛分析,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,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,法律意識淡薄,沉迷于網絡排解焦慮情緒,容易受到不良誘導,便用“掛人”的方式發(fā)泄戾氣。同時,網絡平臺監(jiān)管不力,沒有及時懲治相關違規(guī)賬號,縱容了網絡戾氣的蔓延。
記者在調查中發(fā)現,大部分“開盒”信息源自快遞、運營商、公共機構等內部人員。
剎住“開盒掛人”之風
治理戾氣打擊信息販賣黑產
2023年11月,中央網信辦秘書局發(fā)布《關于開展“清朗·網絡戾氣整治”專項行動的通知》,對7類問題進行集中整治。其中,“網絡廁所”“開盒掛人”行為被列在問題首位。
記者關注到,已有網站平臺開始行動。2023年9月19日,百度發(fā)布關于近期“網絡廁所”問題的治理公告。2023年11月,微博集中整治一批“網絡廁所”賬號,上線“掛人引戰(zhàn)”投訴入口以加強治理。
“要想剎住‘開盒掛人’的不正之風,首先要治理網絡戾氣,這需要國家機關和網絡平臺共同引導形成良性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(tài)體系?!壁w精武表示,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需要加大打擊力度,追究組織者、參與者、煽動者的法律責任。同時需要明確,網絡平臺一方面要嚴打惡意“開盒掛人”等違規(guī)行為,另一方面要及時清理惡意“帶節(jié)奏”、煽動群體對立、放大群體矛盾等違規(guī)內容,對于明知故犯的賬號運營者予以禁言、封號等懲罰。
“需要進一步宣傳和普及網絡法治觀念,尤其是在當前網民低齡化趨勢下,要引導未成年網民清醒地區(qū)分網絡不良信息,尤其是具有惡意煽動性的網絡信息內容?!壁w精武提出。
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(qū)檢察院的李圣潔認為,一些未成年人使用“網絡廁所”對他人發(fā)起所謂“審判”時,言語中顯露出對道德認知的偏差和對法律的敬畏不足。學校應當專門設置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(yǎng)促進課程,提高依法上網意識,引導其遠離網絡暴力等不良網絡風氣的侵蝕。
“大部分未成年人的‘開盒’行為源于‘飯圈’罵戰(zhàn),因此,引導未成年人理性追星也很重要?!毙⌒辣硎尽?/p>
謝鴻飛認為,除了剎住網絡戾氣,治本的關鍵還在于打擊“開盒掛人”亂象背后的個人信息販賣產業(yè)鏈,加強對個人信息集中的企業(yè)和單位的數據庫保護。
最高人民檢察院2022年6月發(fā)布的《關于加強刑事檢察與公益訴訟檢察銜接協(xié)作嚴厲打擊電信網絡犯罪加強個人信息司法保護的通知》指出,嚴厲打擊行業(yè)“內鬼”泄露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。
謝鴻飛強調,網絡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,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,特別是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較為集中的快遞、運營商、金融等單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力度。“企業(yè)和單位應依法建立完善個人信息采集、存儲、使用制度,對內部賬號進行實時監(jiān)控,主動發(fā)現違規(guī)行為,不斷進行數據庫的完善升級?!敝x鴻飛表示。
“網友發(fā)現侵權行為后要第一時間保存相關證據,如截圖、錄屏、鏈接等,對不當言論或行為及時舉報;如果平臺未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,可以向網信辦或公安機關舉報,請求監(jiān)管部門督促平臺進行處理?!碑呂膹娊ㄗh,當事人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,要求侵權方停止侵權、賠償損失等,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。